客服电话010-56370730

北京科卓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电  话:010-56370730
     010-56370731
        010-56370732
传  真:010-56370730-5
E-mail:kezotest@163.com
地  址:北京市通州区环科中路17号15A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PC > 新闻中心 > 行业信息 >

第三方治大气 拿什么壮底气?

第三方治大气 拿什么壮底气?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国内火电厂建造了大量的脱硫、脱硝装置,以及进行了升级改造,但是,有的装置环保效果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环保设施没有得到专业的运行维护。
    ●“治霾产业基金”在投资某个项目前,先评估这个项目,根据经济和环保效益的高低,来决定投资与否。这样,投资人虽然对环保项目的直接投资热情不高,但是愿意把资金投到“治霾产业基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社会资本汇聚到环保行业,投放到环保项目中去,从而解决环保企业、环保项目融资难问题
    ●目前,大气治理行业的技术研发不够市场化,比如一些博士毕业进入“体制内”之后,研究课题及方向会受到限制,研究成果不一定能够满足大气治理的需求
    目前,尽管大气治理行业在国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看好,但实际上这个行业仍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主要业务收入来自于工程,第三方治理、特许经营等业务服务仍然占比较低。业内人士表示,在大气治理行业,现在的龙头企业一年利润也不过1亿元。
    根据中国电力联合会发布的报告,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签订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合同的机组容量1.15亿千瓦,占煤电机组装机容量的13.9%;签订烟气脱硝特许经营合同的机组容量3300万千瓦,占煤电机组装机容量的4%。
    对此,环境保护部燃煤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北京国能中电节能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白云峰认为,大气第三方治理要实现迅速发展,必须在人才、金融和技术3个方面都实现市场化运作。
    人才:能否打造环保行业的“蓝翔”
    当前国内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与环保企业的技术需求并不匹配,建议筹建专业环保学院,打造一个社会化公共环保人才平台
    记者:大气治理需要专业化人才,目前行业内专业技术人才状况怎样?国内大学培养的毕业生能否满足市场需求?
    白云峰:由于大气治理行业的专业性比较强,当前优质人力资源依然短缺,随着第三方治理市场的发展,全行业将会更加缺乏环保专业技术人才。
    同时,我在工作中发现,当前国内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与环保企业的技术需求并不匹配,我认为,环境工程的毕业生更适合从事环境规划、环境评估等工作,而环保公司更需要懂得机械、电气、土建和自动化的综合性人才。
    记者:针对当前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与环保企业的技术需求不匹配,以及专业人才缺乏的现状,您有何建议?
    白云峰:从国能中电的实践看,我们已经累计为10余家电厂安全运行维护15万小时,需要技术工人800多人。
    为此,国能中电正在与美国MRT、浙江大学、盘古智库、西安培华学院等多方合作,筹建一所专业的环保学院,计划打造一个社会化的公共环保人才平台,做环保界的“蓝翔”,为行业内培育更多的技术人才。

    资金:建立“治霾产业基金”,汇集社会资本
    银行等投资机构不能判断项目预期效益,不敢投资环境治理行业,建立“治霾产业基金”,先评估项目再决定是否投资,吸收社会资金
    记者:政策允许民营资本、外资进入环境治理行业,目前银行等投资机构的投资热情怎样?
    白云峰:尽管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规定了民营资本、外资进入环保行业的渠道,但环保企业、环保项目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存在。我认为,环保项目融资难的根源在于银行、投资机构对于环保领域不熟悉。
    很多投资人想向环保行业投资,他们却不了解环保项目、技术以及环保专业团队。他们不能判断项目预期效益,所以不敢投进来。
    记者:怎样使投资人更了解环境治理行业,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环保行业?
    白云峰:为解决环保项目融资难问题,国能中电建立了“治霾产业基金”,基金在投资某个项目前,先评估这个项目,根据项目的经济和环保效益高低,来决定投资与否。
    这样,投资人虽然对环保项目的直接投资热情不高,但是愿意把资金投到“治霾产业基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社会资本汇聚到环保行业,投放到环保项目中去,从而解决环保企业、环保项目融资难问题。
    据我了解,某煤炭企业旗下拥有多家电厂,为达到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两年内要投入十几亿元,给排污企业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对第三方治理公司来说,压力也很大。
    通过“治霾产业基金”的结构设计,排污企业只要出资1亿元,便可以撬动10倍以上的投资,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治霾产业基金”可以利用行业专业性吸引社会资本,相信治霾基金等金融产品的引入将给环保行业带来很大发展机会。

  科研:建立市场化的社会研发平台
    大气治理行业的技术研发不够市场化,应建立能够反映市场需求的社会化科研平台,对所有热心环保科研的博士开放,对研究课题不加限制
    记者:据了解,当前由于市场化程度低,研究成果不能够完全满足大气治理的需求,您认为应该如何提高科学研究的市场化程度?
    白云峰:目前,大气治理行业的技术研发不够市场化,比如一些博士毕业进入“体制内”之后,研究课题及方向会受到限制,研究成果不一定能够满足大气治理的技术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国能中电正在建立一个能够反映市场需求的社会化科研平台—博士后工作站,计划今年下半年挂牌,对所有热心环保科研的博士开放,并且对研究课题不加限制,尽量反映大气治理技术的市场需求。
    记者:以企业作为科研主体提了多年,但进展缓慢,国能中电在环保科研管理方面有哪些创新?
    白云峰:国能中电成立了研发中心,没有编制人数限制,根据科研需要,随时向社会招聘科研人员,还设立了“院士工作站”,也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
    国能中电与日本昭和公司联合研发了钛板烟囱防腐技术,可以将工期缩短至原来的1/5,造价降低1/3~1/2,在国能中电投资的小型热电厂得到应用,达到预期减排效果。
    国能中电承担了上海外高桥第三电厂的脱硫项目,截至目前,已经稳定运行两年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4月,外三电厂脱硫装置出口排放的SO2浓度平均值稳定在15mg/m3左右,远优于燃气SO2的国家排放标准(小于等于35mg/m3)。
    此外,国能中电推出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系统—“环保岛”,可将脱硫、脱硝和除尘等环保装置无缝集成,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既提升了环保装置的潜力,又可以统一优化、合并共用系统,大幅降低投资成本和系统能耗。环保岛系统可以实现燃煤机组整体的近零排放,目前已经在中信锦州等多个项目成功实施。